您现在的位置 :

首页  >  资讯 >  > 正文

深入实施补短提质行动 努力打造乡村教育振兴“昌邑样板” 全球看点

时间 :2023-03-08 12:06:37   来源 : 大众日报


【资料图】

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。去年以来,昌邑市坚持公平优质原则,大力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,聚焦教育投入、人才引育、强镇筑基、校园文化等重点领域,精准施策、持续发力,不断提升教育品质,形成特色经验,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
实施教育投入大手笔,打造精品特色“好学校”。昌邑市将学校建设列为重大民生工程,优先规划、布局和投入,高标准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“三年攻坚行动”,坚持“三年工程两年干”,组建学校项目建设工作专班,总投资5.3亿元,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处、幼儿园9处,建设“名师工作室”158间、专递课堂52处,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。去年4月份,昌邑作为潍坊唯一、全省5个县市之一,被教育部确定为“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”。今年将持续优化学校布局,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处、幼儿园5处,办好长期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、幼儿园和教学点,努力实现城区学校之间、乡村学校之间、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均衡发展,争取率先在潍坊市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。

打好人才引育组合拳,培养教育振兴“领头雁”。完善教育人才引进机制,实施“智联百校、赋能发展”行动和昌邑籍高校学子“归巢”计划,去年引进8名高层次人才、309名新教师。扎实推进“新时代领军人才培养工程”,23人获评“齐鲁名校长”“齐鲁名师”等省级称号。深入推进教师队伍“县管校聘”管理体制改革,组建学校联盟,采取对口支援、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途径,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,161名教师实现跨校竞聘、18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。健全农村教师职称“定向评价、定向使用”机制,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,去年有225名农村教师被推荐晋升高级和中级职称。实施教师关爱十大行动,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周转宿舍230套,让优秀教师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教得好”。今年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,系统抓好教师引进培训、名师培育、后备人才培养、优秀教师典型宣传、“三定三聘三评”等工作,全面增强人才引育实效。

创新强镇筑基新举措,激发教育提升“新动能”。昌邑市深入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,发挥乡镇驻地中心学校带动作用,推进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,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,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,2处乡镇获评山东省“强镇筑基”试点乡镇,1处乡镇获评潍坊市乡村教育振兴示范区。加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,投资1500多万元加强“专递课堂”“名师课堂”和“名校网络课堂”建设,实现教研优质资源和师资城乡共享。紧抓城乡学校结对帮扶、“教学评一致性”改进、大教研组建设、新技术赋能教学等系列措施,打通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今年将加快城乡教育融合发展,创新推进“一校长多校区”、集团化办学、跨区域协作,建立教研员联系乡村学校制度,完善特级校长与乡村学校一对一帮扶机制,进一步增强基层发展活力。

找准校园文化突破口,提升内涵发展“软实力”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重要契机,积极探索红色校园文化、特色民俗文化、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因素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,全面提升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内涵。以课程体系为依托,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,持续开展“渤海走廊·红色班会”“重走长征路”等活动170余场,建立小小“红马甲”志愿者服务队20支,受益师生5万余人次。打造“一校一特色、一校一品牌”,东冢小学“成器教育”、都昌小学“中医药教育”、龙池小学“峥嵘革命实践教育”、柳疃小学“丝路绸语”文化教育等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育品牌;以海洋文化教育为特色的下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,获评省全环境育人规范校和山东省海洋意识教育基地。目前,昌邑市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“新范例”60处,5处农村学校入选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优秀案例。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报道)

标签:

推荐文章